关于本站 (About this website)

Welcome! 欢迎来到本站!

hi,你好!欢迎来到李工学生。本人计算机专业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方向博士毕业,将入一家中型厂担任机器学习工程师。 我会在这里分享一些技术和生活上好玩的事,希望你也感兴趣! 本文是这个博客站的第一篇文章,主要讲了为了什么要建站,并且要费劲写博客的原因。

为何建站

12月初博士毕业以后,2月中入职之前的两个月,我在放假。我把这个假期当做是一个过渡的阶段。 从学校到职场,需要面临工作环境、工作模式、学习方向以及连带的生活模式等等各方各面的转变。

两者环境的差异很大,这两个月正好是一个充电的好时机。我仔细盘算,打算从下面几个问题着手准备这个过渡:

  • 技术:虽然学、工两边都涉及,但科研的技术是“仰望星空”而业界则是“脚踏实地”。
  • 工作方式:应该如何合作,应该如何应对合作中的各种可能的问题并如何妥当处理,是每个职场新人要回答的问题。

后面的部分就是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探讨。在此过程中,几个不同的场合都给了我很强的启发,让我决定这个博客非开不可。

技术

“脚踏实地”的技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?在两次Facebook(现名Meta)实习中,我都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,尤其是去年(2021年)的那次。 去年实习时,我比之前更熟悉内部的工具,项目也比前年的涉及更多的模型整体的逻辑。 我理解的“脚踏实地”的技术,便是贴近业务逻辑的,设计和构造更完整的,且不同于学界论文所说的另一种端到端(end-to-end)的模型构建方法。 “脚踏实地”意味着技术的细节更多也更复杂,在很多问题都面临着取舍(trade-off)。 于是,在这个假期我读了王喆的《深度学习推荐系统》。这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新书,它讲解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系统的设计、构建、评价和改进的完整链条。后面,我还会专门写一篇笔记做更加深入的探讨。

在阅读的同时,我也认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性。作者王喆是本行的资深从业人员,他的分享给了我很大的启发。 我感觉这个人的名字很耳熟,直到有一次看知乎,才发现我很久前就已关注了他。 我希望自己在几年内可以有大长进,对技术的认知可以形成精细化的结构和体系,更希望这个过程中可以一直记录和分享, 让在相同问题上正在受着困扰的人可以拨云见日。

工作

在工作上,职场将倾向于合作,比如和部门同事、外部同事以及manager的合作。要常常考虑如何主要依靠行动的合力使项目的船得以平顺地航行。 读博士时情况则不同,手头两三个项目的进展主要靠自己把握,要确保在deadline前能提交高质量的稿件。 本科合作者的每周汇报也要独自处理,帮忙解决问题,把他们得到的成果及时集成进现有的项目框架,因人而异地思考后续的任务。 每个环节的质量好坏和进度快慢应该全数在心。

学校的工作模式中合作的部分被削弱了。削弱之处在于idea交流过程的缺失。项目的最终模样完全取决于自己,而其他合作者可能更像是执行者。 这点在职场可能不被欢迎——单打独斗效率低且决策失误率高,而且无视同事对项目的拥有权(ownership)是不负责任的。 对任何一个初出校园,开始进入工作的人,学习合作,经营与合作者的关系,优化合作的方式,不断提升合作的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话题。 所以,我希望能够多读一些书,借鉴人类已有的知识,从中汲取营养。而这,又需要一个地方总结和归纳,为反思和进步提供材料,博客无疑是最佳的平台。

当然,建站还有更多其他的原因,比如,留在网络上的文字将会成为我在这个时空中的思考的证明,常写博客也能锻炼提高逻辑思维的完整性和书写表达能力,等等。 总之,结果就是,这个博客网站以这样的形式呈现了,希望当初设想的目标都能达到。

网站是怎么建成的?

感谢GitHub的pages功能,可以通过一个基于Jekyll的静态网站repo来发布一个网站,且不需要担心域名的问题。 我把这个地址提供的开源Jekyll模板列表里的每一个大概都过了一遍,先初筛再精排, 基本按照推荐系统的思路人工地筛选出了当前正在使用的这个模板。 选择这个模板的原因有几个:

  1. 是博客主题的,这个条件过滤了很多摄影集模板和学术圈个人主页的模板;
  2. 外观简约直观的,这个模板的设计显然满足这个条件;
  3. 支持几种常用的排版方式:如$\LaTeX$,代码编辑,和内嵌图片和视频。比如$\frac{1}{2}\times 5 = 2.5$和
  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
    print(tf.__version__)
    
  4. 支持文档按照tag分类;
  5. 如果能有读者交互环节就是一个加分项,但是不必须。

显然,这个功能模板都完美地支持了。这里特别感谢模板的原作者,特此贴出链接

最后讲几个期待

网站建成以后,我对几个方面有特别的期待。 首先是内容上的,希望本站持续输出真诚的内容,不论是读书笔记,技术总结,还是人生感悟等等,都能真正地给读者启发。 其次是互动上的,每篇文章下方都会有一个Disqus支持的讨论区。目前我只是简单地接入了免费版的Disqus插件。 如果未来有需求的话,我可能会继续添置新的功能上去,尽量满足讨论的需求。当然,前提是要有人跟我讨论。

李工学生,于2022年2-10

李工学生

李工学生

欢迎来到李工学生,一起聊聊技术和生活! Welcome to EnLIneering Blog about tech and life!